关键词:
新生儿
化脓性脑膜炎
脲原体脑膜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脲原体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以脑脊液持续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微小脲原体(ureaplasma parvum,UP)脑膜炎新生儿的临床表现、诊治及随访情况。以“新生儿”“脲原体”和“脑膜炎”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和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以“neonate”“ureaplasma”和“meningitis”为关键词,检索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2月。结合本例,分析这些病例的临床特点。对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或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1)病例资料:患儿女,1 h,出生胎龄30周+2,出生时有重度窒息,经外院机械通气、胸外按压等抢救后,转入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7日龄出现惊厥,脑脊液检查示脑膜炎,血、脑脊液培养均阴性,经验性抗感染治疗1个月未见明显好转。39日龄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检查提示UP阳性,明确为UP脑膜炎。予以喹诺酮类抗生素抗感染10周。住院期间因脑积水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病情好转后出院。随访至2岁1个月,有脑性瘫痪(偏瘫型),康复治疗中。(2)文献复习:检索到31篇文献,共46例患儿,加上本例患儿,共47例。47例患儿中,57%(27/47)为早产儿,54%(22/41)为低出生体重儿(部分文献未报告此项目,故分母小于47例,下同),76%(28/37)经阴道分娩出生。71%(24/34)在1周内起病,74%(26/35)母亲孕期合并脲原体感染或感染高危因素。主要表现包括发热[63%(20/32)]、惊厥发作或呼吸暂停/呼吸困难[各44%(14/32)],脑脊液检查主要表现为白细胞明显升高[287×106/L(69×106/L~1176×106/L)]、葡萄糖降低[0.79 mmol/L(0.10~1.17 mmol/L)]、蛋白升高[3.01 g/L(1.80~8.14 g/L)],脑脊液一般细菌培养阴性。脑脊液mNGS[30%(14/47)]、脑脊液聚合酶链反应[17%(8/47)]和脑脊液培养[66%(31/47)]是主要的脲原体检查方法。治疗方案主要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单用[46%(16/35)]或与其他种类抗生素联用[29%(10/35)]。抗脲原体治疗时间为2~10周。脑出血和脑积水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分别为66%(25/38)和61%(23/38)]。47例中,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UP感染分别为31和15例(另1例未分型)。UP和UU脑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预后无明显差异。与UU脑膜炎相比,UP脑膜炎患儿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比例更高[13/15与52%(14/27),χ^(2)=5.09,P=0.024]。报告了结局的43例脲原体脑膜炎新生儿中,44%(19/43)发生发育迟滞或死亡。UU脑膜炎的病死率高于UP脑膜炎[39%(11/28)与0/14,Fisher精确概率法,P=0.007]。结论新生儿脲原体脑膜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预后差异较大。对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的患儿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时,需考虑颅内脲原体感染可能。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单用或联合其他类抗生素可作为治疗脲原体的首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