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科学传播
公众参与科学模式
气候变化
碳中和
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要:
本研究在传播即参与的理念下,基于“公众为中心”的视角,通过内容分析法探析公众对科学议题的话语阐释和公共协商质量,关注社交媒体中公众参与科学传播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关照气候变化科学议题的复杂性和全球性,分析作为当前科学传播主流模式的公众参与模式的适用与困境,从而为社交媒体时代公众在全球性科学议题中的参与提供理论层面的反思和建议。在梳理科学传播模式转向的基础上,研究以知乎社区对“碳中和”这一全球性科学议题的讨论为基础,共获得841条样本数据。本研究将公众参与碳中和讨论中的表达归纳为六种话语和三种立场,行动者立场中生存主义话语和民主实用话语占比最多,最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合力的形成,这一立场在宏观层面强调人类(地球)命运共同体,在微观层面鼓励个体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实现碳减排。批判者立场主要采用科学传播话语和行政理性话语,该立场的公众能够消解气候变化议题的宏大性,既可以将科学知识带入具体的社会语境,也能对不同层次的科学政策进行具体性的反思。怀疑者立场中经济理性话语和泛政治化话语较为流行,为拒绝妥协的协商结果提供了主要的话语资源,其中支持推进碳中和的公众多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质疑碳中和的公众亦或出于对个人利益的担忧,亦或将其视为西方国家的阴谋而予以抵抗。不同的立场以及差异化的协商质量为公众参与科学模式带来理论层面的新思考。首先,在公众对话中,虽然日常生活的直接经验成为其理解碳中和的知识,但多元的地方知识难以避免主观性,因此公众参与科学模式理论和实践发展需要在科学知识与地方知识之间寻求平衡。其次,社交媒体为公众提供表达诉求的便捷途径,公众基于风险性的认知对碳中和作出判断,但个体性叙事成为论证依据时便增加了观点协商的不确定性,较低论证程度下的观点交锋成为共识形成的障碍,因此公众参与科学模式理论与缺失模式应保持流动的边界。此外,民族主义话语是碳中和的讨论中阻碍合力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在面对全球性的科学议题,尤其是气候变化这样呼唤全球共同行动的议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可以为衡量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提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