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文化建设
摘要:
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时代的变迁,少数民族文化日益受到现代性文化的全面冲击,不断丧失其生存土壤和鲜明特色,人们日益沦为现代性霸权文化的新奴隶,面临忘记乡愁、迷失方向的危险。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积极应对,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建设上切实统筹好“民族的”和“世界的”二者辩证关系,立足民族,放眼世界,包容并蓄,不失特色,在新时代新实践中搞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习近平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源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最具有成效、最重要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自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实现快速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随着精准脱贫攻坚战役在民族地区的完满收官和全国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顺利实现,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势必迎来新的大发展大繁荣,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精神食粮将日益成为广大民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包括土家族、苗族、回族、瑶族、侗族、白族等4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约80%,长期以来,湘西州多元的民族构成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湘西文化现象。建州60多年来,湘西州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湘西州各族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较大的改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本文就以民族区域自治作为研究视域,对湘西州的文化建设进行初步探索,力求为湘西州文化建设尽微薄之力。民族区域自治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特点、意义出发,与少数民族文化的构成、特点、意义进行综合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少数民族文化在不断繁荣发展中彰显着“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统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起到了为民族文化提供制度保障、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推动民族文化产业融合、增强民族凝聚力与文化认同感的基础性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中存在着民族文化自治条例有待进一步细化、配套落实条例有待进一步细化等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思想是民族区域自治下施行文化建设的思想遵循。在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关于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思想得到科学发展,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批判继承民族文化、推动民族文化融通的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思想。此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包括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的领导人的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思想。在民族区域自治视域下,对湘西州文化的发展历程、湘西州文化的发展特点与湘西州文化建设的经验进行梳理与总结。湘西州的文化建设历程是从湘西文化过渡到湘西州文化的两个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湘西州文化呈现出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统一、经济目标与育人目标的一致、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协调的文化建设特点。湘西州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包括把尊重各民族文化多样性作为主要内容、把保障各民族文化权益作为基本目标、把坚持民族平等和团结作为实质内核、把精准扶贫和文化扶智作为发展契机。在民族区域自治视域下,对湘西州文化建设的环境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湘西州文化建设受到国际和国内环境双重影响。从国际环境分析,包括民族文化认同、民族文化建设、民族文化交流等方面世界各国采取了促进本国民族文化建设的措施。从国内环境分析,包括我国积极制定少数民族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有力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加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等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有力举措。湘西州文化建设有其显著的文化建设优势,形成了产业结构优化、民族关系团结、文化格局多元、民族特色鲜明的局面。湘西州文化建设面临着文化价值发掘不深、文化资本介入不足、文化资源分配不均、文化队伍素质偏低、文化市场体系不全等问题。文章重点以凤凰古城作为案例对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实证性分析,充分发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治理优势,以此为同类型的文化资源建设提供可参考、可复制的发展模式。在民族区域自治视域下,针对当前湘西州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解决方案或思路。湘西州应以马克思主义的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思想为指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相关法律规范下,发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优势,从湘西州文化建设的原则、途径和保障方面,做到三个“务必”。第一,务必坚持和巩固湘西州文化建设的原则不动摇,从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政治层面做到坚持“统一”与“自治”统一,从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文化层面坚持“一体”与“多元”统一,从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