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国家公祭日
仪式传播
国家认同
塑造功能
摘要:
对于个人来说,国家认同是其确认自己身份的情感根源,对于国家来说,国家认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情感纽带。因此,国家认同感的存在和强弱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切身利益与发展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为中国人民国家认同感的凝聚提供了一条可行的现实路径。因此,从仪式传播的视角出发,对国家公祭日的国家认同塑造功能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研究从仪式传播的视角出发,利用文本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深度访谈法对2014年至2022年9年间的国家公祭活动及媒体对国家公祭日的仪式化报道进行分析,具体而言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主要概念、研究意义、研究问题、研究的创新点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从罗森布尔对仪式传播的定义出发,将国家公祭日的仪式传播拆分为两部分——具有传播特性的国家公祭仪式活动本身和媒体对国家公祭日的仪式化传播,具体论述仪式的展演过程。第三章从国家认同的概念出发将“国家认同”拆分为政治性、历史文化性这两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对于国家公祭日的仪式传播如何建构国家认同进行系统的阐述和分析。第四章从仪式传播的受众视角出发,利用深度访谈法探究国家公祭日仪式传播的意义生成,考察国家公祭日的仪式传播是否实现了国家认同的塑造。研究发现,国家公祭日的仪式传播通过时空要素的整合、象征符号的运用、活动的规则性开展,将仪式参加者带入了仪式的肃穆氛围之中;纸媒的报道、电视直播和新媒体的策划与报道则为无法现场参与仪式的普通公众搭建了接触国家公祭日相关信息的多种渠道。在此基础上,仪式通过对国家情况的今昔对比、对政党角色的定位、对国家政治理想的阐发,对国家认同进行政治性建构。通过对共同历史的回溯和对文化记忆的调用对国家认同进行历史文化性建构。而经由国家公祭日的仪式传播,公众对于国家的理性认知被强化,对国家的情感记忆被唤起,对国家的奉献行为被激发。在理性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选择三个维度上实现了国家认同的塑造。通过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传播的考察,探讨了仪式传播在国家认同塑造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为日后更好地利用我国丰富的历史符号资源,并通过仪式传播提升国家认同提供理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