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湖南留日学生
清末新政
地方意识
明德学堂
摘要:
清末新政时期湖南留日学生的地方意识表现较为突出,一方面创作数篇湖南地域性强的著作,形塑湖南形象,赋予湖南以救国责任,另一方面高频召开湖南同乡会活动,形成以乡缘为核心的人际网络,学成归国后又对中国尤其湖南地区产生影响。以清末新政时期(1901至1911年)在日留学的湖南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侧重湖南留日学生群体在日活动及返湘后的社会活动,探究该群体在该时期的社会活动及日常生活中体现的地方意识,而地方主义与国家主义相互缠绕,前者是其以乡缘为纽带开展相关活动的基础,后者则作为精神内核和价值依归贯穿于该群体学生生活及社会活动的始终。
清末新政时期,湖南积极响应留日政策,派遣留日学生数量位于各省前列,费别以官费为主,自费次之。所学专业在新政前期多集中于师范、军事及实业,新政后期则多习法政等。在地域分布上呈现以长沙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趋势,也对湖南留日学生归湘后的地域分布产生了影响。
在异国环境下,湖南留日学生对民族危亡的感知更为强烈,又以传统的乡土情结为依托逐渐凝聚成一个整体,在留日期间充分利用湖南历史资源,将省份意识与救国责任结合起来,撰写《新湖南》《湖南少年歌》等多篇以湖南人为演说对象的救亡文章,同时形成省、州、府等各级同乡会,以同乡会等地域性强的团体为主要活动单位,对内解决在日求学面临的资金等问题,形成互相帮助的人际网络,对外维护湖南形象,关心湖南时局,呼吁家乡所在乃至湖南加快新政步伐,通过创办刊物、建立编译社来向湖南乃至全国传播西学知识。
出于家乡依恋感和归属感,较多湖南留日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到湖南,活跃于湖南各界,促进新政各方面发展。以教育领域为例,湘潭留日学生胡元倓创办的明德学堂仿照日本庆应义塾,培养新式人才,师资延聘以湖南留日学生为主,亦与湖南当地士绅形成较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学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