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早期马克思主义
无政府主义
自由观
国家观
党的建设
摘要:
20世纪初,随着西方各种思潮的涌入,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批判无政府主义者之前,无政府主义几乎是中国社会主义主流思潮,出现了“新世纪派”“刘师复主义”等无政府主义运动。他们反对强权、政府、国家、法律,追求平等、自由、和平,鼓吹通过无政府主义的手段实现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这种离开政治观念的社会主义思潮在该阶段形成广泛传播和影响力,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铺垫。不少早期共产主义者在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之前,几乎受到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激发出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憧憬,纷纷主动投入社会运动行列,故而在历史上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有过短暂的合作过程。然而,由于经历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陈独秀其思想开始发生变化,逐渐疏离无政府主义。在陈独秀等人影响下,五四时期早期共产主义者集体转向马克思主义。于是,早期共产主义阵营内部由于理论根本分歧不可调和,互不妥协,特别是在无产阶级专政和组织原则方面,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对无政府主义展开批判,主要集中在自由观、国家观、革命观等三个方面。首先,陈独秀与区声白的论战以自由观为重点内容。陈独秀指出绝对自由是个人主义的体现,没有顾及社会公众的利益;特别是无政府主义强调的自由联合方式,容易导致党内出现组织涣散的状态。其次,在国家观上,陈独秀等人批判无政府主义“国家、政治和法律”的谬论,分别从理论与事实两方面进行讨论“国家、政治和法律”的存在合理性,批评“中国式无政府主义”是消极的、毒害青年的虚无主义。最后,在革命观问题上,在承认国家、政治、法律必然性的基础上,陈独秀等人强调须用强有力且有效的革命手段建设无产阶级专政,不宜采用温和的思想道德教化,同时论述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实践的必要性。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批判无政府主义是最具有深远意义的一场思想“事件”,首先,无政府主义在批判过程中暴露出种种缺陷,开始走向没落,一部分无政府主义放弃信仰加入马克思主义阵营,完成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其次,批判无政府主义思潮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干部条件和思想准备。在组织上,确认民主集中制,保证严密的组织纪律;在政治建设上,强调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利用法律武器助力革命斗争实践;在革命手段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发动暴力革命夺取政权。最后,批判无政府主义思潮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有助于我们从中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发展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