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英敛之
《大公报》
清末新政
摘要:
清末新政的时代背景下,拥有满清贵族、报人、保皇派和天主教徒多重身份的英敛之关心国事,积极利用《大公报》这一报纸新媒介为其政治参与服务,传播“合群保国”理念,成功塑造出天津民间舆论场。为探析英敛之如何利用《大公报》进行政治参与,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章主要阐述《大公报》在英敛之社会交往关系基础上的创办过程。清末新政的时代背景下,英敛之在其政治好友和宗教好友的支持下得以创办《大公报》,政治好友提供稿源支持,宗教好友提供稿费支持,二者为《大公报》在天津舆论界立足奠定了文章作者和读者双重基础。英敛之的社会交往关系助力仅是《大公报》成功的浅层原因,纵览《大公报》的筹办与经营,其中都蕴含着英敛之参与清末新政的核心思想——“合群保国”。
第二章主要分析英敛之通过多种方式号召人人追求国民资格、践行“合群保国”理念。清末新政十年,“国民资格”议题时兴,《大公报》本就秉持着开民智的宗旨,英敛之将“合群保国”理念注入对国民资格的培养当中,认为要使国民“合群”才能“保国”。英敛之利用《大公报》宣扬“合群保国”理念,将“合群保国”视为国民资格标准,以身作则通过创办报业机构、慈善会和工厂实业机构等方式践行“合群保国”理念,英敛之积极利用报纸宣传和线下演说两种传播渠道不断引导清末新政的公共舆论等,动员国民接受“合群保国”理念,促进国民一心、共同面对天灾人祸,碎片化的民间舆论场域被聚拢形成连片集群的民间公共舆论场。国民的话语和意见在统一中得以加强。
第三章主要分析以英敛之为主导的《大公报》清末新政话语。英敛之将《大公报》定位为公共政治意见表达的平台,一方面积极发挥《大公报》的日报属性,对新政中的“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教育”和“军政边防”四个方面进行长期、动态、跟踪报道,通过大量报道来增长国民智识,另一方面主导报纸中的政治评论,在《大公报》上刊登自己的政论时评,同时积极刊登民间人士的来稿文章,营造国民参与政治讨论的舆论氛围。海量政治信息的输入再加上舆论精英的话语引导增强了普通国民的政治想象力和政治参与动力,国民实现“合群”后主动选择将《大公报》作为话语平台,通过向《大公报》投稿议论政治来实现政治参与,参与到清末新政的议程当中,天津地区的民间舆论场由此得到增强。
第四章主要分析《大公报》报道清末新政之后的“合群”效用,清末新政时期天津地区的舆论场域具有典型性,英敛之领导的《大公报》成为天津民间舆论场的典型代表,袁世凯领导的、以官僚为主要受众的《北洋官报》成为天津官方舆论场的典型代表,二者共同组成了多面相的清末新政舆论氛围,同时,英敛之和袁世凯两股势力也一直在角力中寻找官民舆论场的平衡点。在英敛之“合群保国”思想主导下,《大公报》主动联合官方舆论场,成为官方舆论场的信息宣传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民间与官方舆论场,为普通国民争取到更多的信息可见空间和话语空间。“合群保国”思想在英敛之的办报实践和其他社会实践中被一以贯之,对于团结国民、培养国民、形成舆论合力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