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妊娠期
盆底肌训练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
盆底功能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盆底肌训练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唐山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1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105例。观察组妊娠期盆底肌训练从孕16周训练至分娩前,于产后7 d继续锻炼至42 d,产后第2天开始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照组无盆底肌训练,仅在产后做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产后8周的盆底表面肌电(前静息阶段平均值与变异性、Ⅰ类肌纤维平均值与变异性、Ⅱ类肌纤维最大值、上升时间与恢复时间、后静息阶段平均值与变异性)、盆底肌收缩力量、盆底超声[子宫颈外口移动度(CD)、肛提肌裂孔直径差值(LHD-d)、肛提肌裂孔横径差值(LHLR-d)、直肠壶腹移动度(RAD)、膀胱颈移动度(BND)]、肛门功能(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直肠静息压、直肠排便压)、盆腔器官脱垂(POP)、排尿功能[压力性尿失禁(SUI)、急迫性尿失禁(UUI)、混合性尿失禁(MUI)及尿失禁(UI)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第一至第三产程耗时及总产程耗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前静息阶段平均值、Ⅰ类肌纤维平均值、Ⅱ类肌纤维最大值、后静息阶段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前静息阶段、Ⅰ类肌纤维、后静息阶段的变异性均小于对照组,Ⅱ类肌纤维上升时间和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底肌收缩力量Ⅱ级、Ⅲ级率为0、18.10%,低于对照组(20.00%、34.29%),观察组Ⅴ级以及Ⅳ~Ⅴ级率分别为43.81%、81.90%,高于对照组(18.10%、4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直肠静息压、直肠排便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未发生POP,观察组POP、UI总发生率分别为0、19.05%,均低于对照组(4.76%、3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盆底肌训练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可缩短产程,促进产妇盆底功能恢复,提高盆底肌肌力,减少尿失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