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金沙江上游
崩塌堆积体
地质测年
成因与演变
加固安全评价
摘要:
大型堆积体在西南河谷地区十分常见,对水电工程坝址选择、枢纽布置、施工与运营安全均存在重要影响。堆积体属于粗颗粒土,其强度参数对堆积体稳定性评价和治理设计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堆积体中岩块尺寸大,其强度参数很难通过试验确定。基于堆积体稳定状态,采用反分析确定堆积体强度参数,进而进行治理设计的方法在工程上应用广泛。因此,如何判定堆积体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程度是分析与设计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堆积体地质演变分析方法。以金沙江上游拉哇水电站坝区Ⅷ号堆积体的地质调查与地质测年成果为基础,对其形成与演变历史进行了详细分析,定性评价其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反演堆积体和基覆面的强度参数,评价抗滑桩治理后堆积体在施工和运行期安全系数。结果表明,堆积体位于干热河谷,强透水,无滑带,无地下水,也无泉眼,短暂状况对其稳定影响很小;堆积体与下游特米滑坡坝同期形成,时间~4.0 ka BP,诱发因素是地震。虽然部分堆积体进入河床,但是并未完全堵江;上游错拉堰塞坝同期发生首次溃决,为特米堰塞湖提供了沉积物源。早期沉积物以粉质粘土为主(Q1-2层),~1.51 ka BP上游错拉堰塞湖大溃决在Q1-2层之上沉积了Q1-3粉细砂层。该沉积至~1.4 ka BP特米堰塞湖完全溃决为止;~0.71 ka BP,区域地震导致堆积体表层局部崩塌,堆积于河滩冲积细砂层之上,此后堆积体形貌未出现明显改变;施工前堆积体形态规整,无变形迹象,堆积体整体稳定性良好,仅在偶然状况下堆积体局部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白格堰塞湖洪水刷脚后,堆积体未出现明显的变形与破坏迹象,稳定状况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基于堆积体稳定状态的定性分析,反演的堆积体和基覆面的抗剪强度分别为80 k Pa,28.5°和90 k Pa,27.5°;经抗滑桩治理后,堆积体在各种状况下的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且有一定的安全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