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古琴艺术
网络媒介
传播
文化符号
文化再生产
摘要:
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在新世纪以来如何被有效保护的问题,一直是学界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命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古琴艺术的保护,已然不仅限于学界的研究与思考范畴,它本质上已关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琴艺术,承载了中国传统哲学精神及独特审美情趣,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因此,在跨全球的网络与数字视觉媒介建构的传播环境中,有效发掘、传播和弘扬古琴艺术,具有历史广度和文化深度的价值与意义。因此,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探讨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琴艺术,在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中,被有效传播的方法和路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其当代的社会文化价值立言。以此为基础,本文力图在集合历史文献提供的研究视点之上,打破史料的限制,通过对史料的解析和运用,结合当下标志性的文化现象,糅合中西方学术理论之精粹,将古琴艺术作为一个“社会角色”进行身份定位,进而分析其从古至今,所承载的社会化功能变迁以及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内核。进而,确立古琴艺术在当代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身份定位,明确其在当代具有的文化价值,并运用文化再生产的策略去传播这种文化价值。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古琴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特别是电影、电视剧、短视频、游戏等之间的联动效应,以及带来的诸多创造性,尤其是古琴艺术作为文化资本的文化再生产的可能性,以及网络空间化与数据传播构建的全新保护路径。正是明确了这些关键问题和解答,本文最终将古琴艺术作为一种由传统折射当代的文化理想而观照,并针对古琴艺术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出在网络媒介时代有效的传播策略,帮助其在今天的社会文化生活中,确立真正有价值和意义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