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产出效应
多水平模型
国际贸易
国际直接投资
摘要:
2020年我国从供给、需求视角首次提出了“双循环”概念,过去40年,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双轮驱动,特别是外循环发挥重要作用,国际贸易的繁荣和国际直接投资的持续流入是我国总体经济表现优异的重要原因,以外循环拉动经济增长的现状短时间内并不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因此厘清外循环对产出的影响效应,对推动中国产业乃至整体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传统的测算国际贸易对产出效应的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该方法仅仅考虑到国际贸易对产出的直接贡献,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证明了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间是相互关联的,国际直接投资的持续流入,必然会引起国际贸易进出口活动的变动,国际直接投资通过间接作用反馈到产出,因而在分析国际贸易的产出效应时不能脱离国际直接投资来单一的进行分析。产业部门作为我国经济的微观基础,从产业部门角度分析我国产业国际贸易的产出效应具有更直观的效果,由于产业层面国际直接投资的数据缺失,难以分析产业国际直接投资对产业国际贸易的产出效应的影响,传统的估计方法由于无法解决这种局限性,其估算结果必然会造成误差,进而对经济政策产生误导。因此加入省区层面的国际直接投资额进行两水平建模,对于解决由于产业国际直接投资数据缺失造成的研究领域空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文将多水平模型应用到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的研究中,以我国最近两年2012、2017年31个省份的42个产业部门为研究对象,产业数据嵌套于省区,一水平为产业、二水平为省区,数据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首先对数据进行检验,判断数据是否存在层次结构,是否可以用两水平模型建模。以支出法恒等式为理论基础,建立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引入两水平模型,将省区层面与产业层面的因素结合在一起,从产业、省区相结合的视角着手分析产业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产出效应。通过两水平模型的跨层交互项,可以分析省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对产业国际贸易的产出效应的影响,弥补了由于产业国际直接投资数据的缺失导致的研究空白,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产业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产出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国际贸易存在正向的跨层交互效应,即我国产业国际贸易的产出效应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增加而提高。不同的地区间,效应也存在差别,中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并不显著。而在产业间,仅存在第二产业的跨层交互效应。产业国际贸易对产出依旧具有显著的正向带动作用,在不同的区域间,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在不同的产业间,第三产业大于第二产业大于第一产业,且均对产出有正向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对产出的正向溢出效应依旧存在,在效应大小上,中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从产业角度看,第二产业大于第三产业。鉴于上述得出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入依旧是国际贸易发挥外循环作用的重要原因,政府应当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更大力度引进和利用外资,引进外资时重点照顾高端制造、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中西部地区应当提供更优惠的政策以吸引外资,可以实现国际贸易对产出效应的最大化。对于国际贸易,应着力提升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第三产业;而在不同的区域间,应当助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将大量的低效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同时,我国不同地区在引进外资时,应当因地制宜,东部地区引进外资时需要更高技术水平的外资,中部地区应得到大力的引导与扶持,而西部地区应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激励国际直接投资向西部地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