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美高等教育
食品科学专业
食品化学
课程教学
人才培养
目标
模式
评价
比较研究
摘要:
“食品化学”课程是食品学科专业的三大基础课程之一。为了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食品专业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食品科学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在对中美高校食品类专业设置情况及其与“食品化学”课程的关系以及存在的中美差异等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中美高校“食品化学”课程教学的差异及其成因等,重点总结了中美高校在该课程教学中各自具有的独特之处,以期学习双方的教学优势并予以融会贯通。中美高校设置的食品类专业虽然分类和名称有所不同,但多数都开设了“食品化学”课程,且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都发挥了较为核心的作用。中美高校“食品化学”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等方面的差异较小,但在课堂讨论、实践环节、作业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美国高校的理论教学时间较为充分,教学目标更具有针对性,预期学习成果更加明确,教学以课堂讨论为特色且注重学生活跃思维的培养以及质疑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增强,实习实践环节更强调学生要到企业单位实习而不仅仅局限于校内,课程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且考核方式灵活多样。这都值得中国高校学习借鉴。导致中美高校“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国在文化背景、教育理念、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教师考核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基于差异性分析,提出发扬中美高校各自的教学优势并将其融会贯通,以改进中国高校“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一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采取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综合性和创新性及开放性科学实践、开展“美式小班化”教学等教学改进措施,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二是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专注度,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三是加强理论讲授与实践环节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专业发展和就业信息的了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